7月25日上午,康泰生物(300601.SZ)股價重挫6.41%,導火線是新冠疫苗出現賣不動的情況了。
受新冠疫苗銷售下滑影響,康泰生物在7月24日發布的公告中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同比下降六成以上。
但是,這并非是第一家新冠疫苗企業遭遇這種情形。有其他疫苗企業近期也透露,全球疫情和疫苗接種都進入常態化階段,海外新冠疫苗訂單有所下降。
目前還有不少企業在開發新的新冠疫苗中,對于這些后來者,如何應對?
新冠疫苗現賣不動
康泰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億元至1.3億元,同比下降61.37%至70.29%,主要原因系新冠滅活疫苗相關資產計提減值及三期臨床支出費用化。
此前的2021年全年,在新冠疫苗銷售等帶動下,康泰生物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尚還同比增長86.01%,達到12.63億元。
康泰生物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國內外新冠疫苗接種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下降較快,公司新冠疫苗銷量快速下滑;公司新冠滅活疫苗仍處于海外Ⅲ期臨床階段,因俄烏戰爭的影響導致在烏克蘭三期臨床數據揭盲延后,后續銷售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公司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相關庫存商品、原輔料、自制半成品及截至2022年3月末的新冠疫苗開發支出計提資產減值準備4.15億元;此外,對二季度發生的新冠滅活疫苗研發支出費用化處理,金額為1.40億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及確認研發支出費用化處理合計減少利潤總額5.55億元,考慮加計扣除影響,減少凈利潤5.42億元。
具體看,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上市時間相對較晚,一定程度也錯失了提前搶占市場機會,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于2021年5月在國內獲批緊急使用,是國內第六款獲批上市(緊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排在國藥中生(2款滅活疫苗)、科興中維(1款滅活疫苗)、康希諾生物(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智飛生物(1款重組蛋白疫苗)之后。而該公司的另外一款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Y25腺病毒載體)于2021年10月獲得印度尼西亞國家藥品和食品監管局緊急使用授權。
隨著全球啟動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加上已上市的疫苗數量眾多,整個新冠疫苗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今年6月份,在一次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康希諾生物(688185.SH、06185.HK)回應了其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克威莎”海外銷售情況。彼時,該公司表示,需要客觀承認,全球疫情和疫苗接種都進入常態化階段,整體的供需關系較去年有比較大的區別,訂單規模不會再像去年一樣,同時今年海內外的定價也是出現下降趨勢。
今年5月份,全球兩大mRNA疫苗之一Moderna披露的今年一季度報也顯示出新冠疫苗業務增長乏力的情況。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新冠疫苗出現量價齊跌,收入為59億美元,環比下降15%,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苗屬于一次性消費品,復購性弱,有較強支付能力的國家基本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種和加強針的注射。該公司99%的收入來源于新冠疫苗的銷售,新冠疫苗增長乏力后,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均創近一年新低。
后來者需要差異化開發才能取勝
當前,國內外有眾多企業還在開發新冠疫苗中。
如以國內企業為例,在申請新冠疫苗上市或者在研的企業數量很多,除了已有疫苗上市的企業外,還囊括了麗珠集團(000513.SZ)、沃森生物(300142.SZ)、石藥集團(01093.HK)、三葉草生物(02197.HK)、神州細胞(688520.SH)等新企業。
6月5日,三葉草生物也發布公告稱,在完成內部科學、財務和戰略評估后,公司將資源優先配置給新冠肺炎相關的產品和某些早期項目,減少對非新冠相關的中期、后期項目和新基礎設施的投入。與此同時,公司也暫停了對SCB-313(TRAIL-三聚體腫瘤產品)、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項目的繼續投入。但三葉草生物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也被市場質疑或過于激進了。
面對新冠疫苗接種進入常態化階段,還在開發的新冠疫苗的企業如何應對?
有新冠疫苗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前開發出新的疫苗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但粗放式研發的機會不大了,需要精細設計、在效力方面有所建樹,做出差異化的疫苗。“滅活疫苗因為難以進行抗原設計,同質化較強,除了速度最快的兩家頭部企業,其他企業難以立足,而基因工程疫苗與核酸疫苗,需要在藥效方面下功夫,例如廣譜性、新的給藥途徑,這些仍然有差異化競爭的空間。”
博沃生物創始人、CEO吳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下奧密克戎變異株還在快速傳播中,但病死率并沒有上升,這主要是得益于新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防控政策的實施以及相關新冠藥物上市應用等。不過,病毒還在持續變異中,已上市的疫苗還無法很好地遏制住感染,一些疫苗接種后隨著時間推移,也面臨中和抗體出現大幅下降挑戰??v觀全球,新冠疫苗接種仍處于嚴重不平衡狀態,一些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疫苗的接種率還非常低。
“要讓人類恢復到疫情前正常的生活狀態,開發新的疫苗仍非常有必要,疫苗仍是最經濟的預防手段。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未有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獲批上市。大家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還是針對原始病毒所開發的,而針對奧密克戎的效果有所下降。面對病毒的快速變異,如果不去采取一些特殊、創新的措施,那么根本追不上病毒變異的速度。要真正把新冠病毒控制住,仍需要采用一些創新的開發思路,比如,去激發人體的黏膜免疫來構建起防御‘部隊’。再如,開發一些廣譜疫苗,總之,目前需要進行差異化研究,從而開發出保護力更強的疫苗。”吳克表示。
吳克表示,當前開發一款疫苗,成本大概數億元左右,具體的開支主要用于人體臨床試驗開展上,而工藝開發、動物實驗成本相對可控,大概在千萬元級別。第一代已上市的疫苗人體臨床試驗規模普遍數萬人,耗費的成本比較高,但在第一代疫苗開發基礎上,后續開發的疫苗評價指標可以進行橫向比較等,開發的成本可能會有所下降。
中國首款獲批上市的新冠mRNA疫苗來了。
2022年凈虧損9.02億元,上年同期凈利潤19.14億元;營業收入10.35億元,同比減少75.94%。
《報告》表示,從2020年到2027年,全球藥物總支出將比新冠大流行前的預測總額增加4970億美元,這主要受到新冠疫苗、藥物和療法的影響。
報告期內,國內外新冠疫苗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較去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趨勢,全球新冠疫苗接種增速放緩,且部分地區呈現供大于求的情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公司新冠疫苗產品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輝瑞表示,該公司在新冠疫苗的持續開發中,尚未進行功能獲得或定向進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