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告知所有的客戶,目前最需要關注的關鍵變量是就業數據。”標普全球評級首席經濟學家保羅·格林沃爾德(Paul Gruenwald)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此表示。
標普預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在35%~45%之間。格林沃爾德認為,即使在經濟軟著陸的情況下,美國的失業率也必須從目前的3.6%升至約4%。如果在通脹走高和加息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得以繼續保持韌性,將被視為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樂觀信號。反之,若新增就業大幅下滑,失業率陡升,則是衰退的危險信號。
伴隨歐洲央行于上月加息并宣布放棄前瞻指引,未來依據經濟數據來決定貨幣政策路徑后,美聯儲的抉擇備受關注。
格林沃爾德認為,鑒于當前的經濟和通脹波動形勢,美聯儲仍按部就班地每季度公布經濟展望和點陣圖預測,顯然是滯后的。因此,暫時放棄前瞻指引是正確的選擇。
伴隨美聯儲繼續加息和美元走強,格林沃爾德警告稱,相關貨幣和匯率的討論或在未來6至12個月內被擺上臺。
第一財經:你認為,美聯儲能否引導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
格林沃爾德:歷史經驗顯示,美聯儲在高通脹時期的激進加息,往往導致經濟衰退。標普預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在35%~45%之間,正在接近對半概率。
接下去,關鍵要看勞動力市場的表現。要知道,雖然美國通脹正處于40年高位,但勞動力市場也保持在40年來的強勁水平。事實上,我們已經告知所有的客戶,目前最需要關注的關鍵變量是就業數據。
如果在通脹走高和加息的大背景下,勞動力市場得以繼續保持韌性,將被視為實現經濟軟著陸的樂觀信號。另一方面,一旦新增就業大幅下滑、失業率開始攀升,將被視作步入衰退的信號。
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雖有所放緩,但依舊非常強勁,失業率僅為3.6%。由于美聯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放任美國經濟過熱過強,并導致當前局面,因此經濟必須放緩才能降低通脹,即意味著失業率必須上升——所有人都同意這一觀點。
一般認為,可持續的失業率約在4%到4.5%之間。我認為,即使在軟著陸的情況下,美國的失業率也必須上升到4%左右。
因此,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利率上升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未來幾個季度,形勢將變得更為明朗。
第一財經:美聯儲此輪加息周期的終點在哪里?
格林沃爾德:可以肯定的是,此輪加息周期的終點將遠高于中性利率。所謂中性利率,即貨幣政策既不擴張也不收縮下的利率水平,約在2.5%。
現在的問題在于通脹持續走高出乎意料,而美聯儲早前行動太慢,更重要的是中期通脹預期仍高于美聯儲2%的目標,美國經濟雖正在放緩,但仍相當強勁。
我預計,美聯儲需要將聯邦基金利率升至3.5%~4%之間,這也意味著今年晚些時候美聯儲將祭出更多加息。
第一財經:伴隨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紛紛祭出超預期的激進加息,有分析甚至發出了作為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的“前瞻指引”已死的感嘆。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
格林沃爾德: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前瞻指引已被暫時棄用。
所謂前瞻指引,即央行通過與市場溝通其政策意圖,以及對經濟和通脹走勢的預測,在一定程度上引導金融環境,并最終作用于經濟增長和就業。
然而,過去一年美國通脹形勢急劇惡化,在此情況下,堅持前瞻指引意味著美聯儲將越來越落后于形勢。
當投資者正根據不斷出爐的經濟數據每日形成新的想法時,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仍在按部就班地每月或每季度公布經濟展望和點陣圖預測——這顯然是滯后的。
我相信,在新冠疫情和通脹等導致的瘋狂波動期告一段落后,央行將圍繞通脹和經濟預測等事宜進行反思。鑒于央行仍需將利率政策通過金融環境導入實體經濟中,一定程度上的前瞻指引或仍將被保留。
當前階段而言,我認為暫時放棄前瞻指引是正確的選擇。
第一財經:前瞻指引作為美聯儲與市場的溝通方式正在或已經失靈,這是否將影響到美聯儲的信譽?
格林沃爾德:經濟前景預測失誤和央行的信譽度還是有區別的。
過去一年間,包括美聯儲在內的一些央行和諸多經濟學家對通脹走勢都做出了非常糟糕的預測,現正在對此做出修正。誠然,市場依舊相信,美聯儲最終能夠完成在中期內將通脹引導回2%目標范疇的任務——因此這一信譽并未受損。
第一財經:美國6月CPI同比飆升至9.1%,創40多年新高。美國通脹是否已經觸頂?
格林沃爾德:我認為是的。當然,我應該非常小心,畢竟此前我也做出過這一預測。
伴隨利率走高和經濟略有放緩,我們希望美國正在或已經接近通脹的峰值。
美聯儲正面臨著棘手的局面——其高通脹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來自全球性的食品和燃料價格通脹,也稱之為非核心通脹。其二,則是美聯儲可以掌控的核心通脹部分,該指標實際上已于幾個月前觸頂并緩慢下降,現為5%~6%左右。
與后者相比,食品和燃料的定價是在全球范圍內達成的,因此美聯儲只能在某種程度上間接控制其通脹。例如,伴隨各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需求減少,老百姓在汽油和食品等的花費自然將隨之減少,從而緩和價格上漲。
對美聯儲而言,如何平穩地降低通脹,保持經濟增長,這將是未來6到12個月內的巨大挑戰。
第一財經:與美國相比,歐洲的經濟形勢是否更為嚴峻?
格林沃爾德:與大多數觀點不同,我們預計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要小于美國。
首先,與美國不同,歐洲目前不存在經濟過熱的風險。其次,兩地勞動力市場不盡相同。在新冠疫情來襲時,通過簽訂兼職或停薪留職等的協議,歐洲的勞工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持,此后實現了更有序的、更少引發通脹的復蘇。
與此相比,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關系在疫情初期遭到破壞,失業率一度飆升至14%。在經濟重啟和復蘇的過程中,雖然失業率得以快速下降,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蘇形式更為無序,并導致薪資通脹的增加。
因此,美聯儲面臨的局面比歐央行更為復雜。我認為,歐洲央行僅需要將利率調升至中性水平,即約1.5%。
誠然,對歐洲而言,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供給和供應鏈風險的影響要遠大于美國。我們認為,除非地緣政治沖突導致俄羅斯、烏克蘭和歐洲之間發生貿易中斷,從而對德國制造業造成破壞,僅能源價格飆漲不足以將歐洲經濟拖入衰退。
我們預計,今年最后三個季度歐洲經濟增長或接近于零。
第一財經:美聯儲和歐央行的激進加息,將如何影響新興市場?
格林沃爾德:對新興市場來說,真正的潛在挑戰來自強勢美元。誠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投資者意識到美聯儲仍需要繼續大幅加息,這將推動美元繼續走高。
因此,對于借入美元債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存在真實的潛在風險。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都從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中吸取了教訓——減少了美元舉債或多元化債務結構。
另一方面,全球大宗商品周期狀態良好,中國制造業支撐大宗商品需求保持強勁。對依賴大宗商品或能源出口的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形勢也較為樂觀。
因此,我認為尚不存在泛新興經濟體的危機和挑戰。
第一財經:伴隨各主要央行陸續加息,且全球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越來越多的美股企業警告強勢美元正在蠶食盈利。你是否擔憂貨幣戰爭的爆發?
格林沃爾德:通常情況下,貨幣戰爭是一場貨幣競相貶值的競賽?,F在,所有貨幣對美元都在貶值,從而使來自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的出口商都變得更具競爭力。
就美國而言,鑒于目前經濟形勢相對不錯,尚未聽到市場對于強勢美元的抱怨。
誠然,強勢美元和強勁增長是可接受的,但強勢美元和疲弱增長則不行。一旦經濟增速趨于疲軟,將成為一種警告,我們或正接近相關的貨幣討論。
拭目以待吧,也許在接下來的6到12個月里會發生變化,這取決于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形勢。
第一財經:你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
格林沃爾德:我認為,在此輪新冠疫情過后,伴隨中國消費支出和中小企業就業開始回升,中國經濟有望回歸正常增長水平。中國的潛在增長率仍達到約5%。